从“江苏首个”到“全国首个”与时俱进的开发区人大工作
步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朝着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而江苏进入了全面建设宽裕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阶段。******江苏省委于2001年5月25日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强调“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要按照人大工作发展的需要和机构改革的精神,加强、充实、调整各级人大内设机构,从组织上保障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履行职责”,旨在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坚决扛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逐步提高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好各项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江苏作为经济开发区大省。开发区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与创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激发磅礴发展的活力;坚持艰苦创业,持续实现新的发展跨越;坚持质效并重,确保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经济与社会相统一,持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持环境优先,始终把综合投资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持续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坚持接轨国际,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辐射带动,始终把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与所在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两手共抓,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开发区的民主法治建设和人大工作却面临新形势,任务更加艰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省首个开发区人大工作机构便应运而生。
在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中,镇江市于1990年11月率先成立镇江市丁卯桥工业区;1992年5月,将镇江市丁卯桥工业区更名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10月,设立镇江大港经济开发区;1998年6月,合并组建镇江新区,辖区范围82平方公里,区内有大港镇和2个街道,人口近7万,省、市、京口区、大港镇人大代表79名。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决人大工作的断层问题,填补人大工作的“空白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3年9月2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向******镇江市委请示,在镇江新区建立人大工作机构,属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和新区党工委的双重领导。随后,******镇江市委作出批复,同意在镇江新区设立人大工作机构。2003年9月25日,镇江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新区工作委员会的决定。2003年11月26日,镇江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履职方向。
2003年12月10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新区工作委员会挂牌成立,至此,江苏省首个开发区人大工作机构诞生。成立以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新区工作委员会主动作为、担当履职,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人大工作,积极推进联系人大代表、开展代表活动、组织选举、实施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新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此后,开发区人大工作机构便如雨后春笋,相继设立。南京市范围,所辖区先后设立江宁经开区人大工委、江宁高新区人大工委、滨江开发区开发园区人大工委;无锡江阴市先后设立江阴高新区人大工委、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人大工委;南通市范围,先后设立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人大工委、如东经济开发区人大工委、启东经济开发区人大工委、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大工委;淮安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大工委;扬州市范围,广陵经济开发区设立人大工委;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设立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等等,都是作为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处理日常事务。近年来,各开发区人大工委纷纷组织开发区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和接待群众等活动;建立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开发区工作情况报告,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主动对接职能部门,对民生实事办理等情况有序开展监督。
当岁月的长河静静流淌到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作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无锡再一次以首创之举惊艳世人。
载誉着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一殊荣,无锡开发区种类数量多、经济体量大、人口聚集度高,实际承担的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任务越来越重。而无锡市经济开发区人大工作起步早、探索多,工作成效比较明显,已经进入到整体推进、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如何实现人大工作向开发区有效延伸,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精准监督?无锡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伊始就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重点工作,2019年专门成立开发区人大工作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2020年,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向省人大常委会和无锡市委作专题汇报。在无锡市委支持下,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研究确定探索试点的“无锡方案”,并首次提出设立市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的构想。
2020年11月13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开发区人大工作研讨会,着重就创新开发区人大工作进行研讨交流。
2021年1月20日,全国首个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在无锡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全票表决通过。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设立人大开发区委员会符合中央、省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总体方向,是重要的创新性制度设计,有利于增强人大监督开发区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这是我国开发区人大工作和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之举,充分体现了无锡智慧、无锡担当。
2021年1月20日,全国首个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在无锡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全票表决通过。
无锡市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积极协助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开展对开发区的监督,统筹指导全市开发区管理机构和基层人大做好开发区人大工作,组建开发区人大代表专业组,聘请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咨询专家,健全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等。
与此同时,无锡各地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园区、街道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暂行办法,加强对属地开发区财政预算审查;滨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今年4月首次听取审议所在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20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在对开发区重点事项监督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2021年8月31日,无锡经济开发区头部次人大联席会议顺利召开,标志着无锡市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开发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迈上新征程。
可以说,无锡市开发区人大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配套的做法,为全省开发区人大工作积累了经验、作出了示范。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将研究出台开发区人大工作指导意见,规范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大会票决、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提升我省人大工作整体实效。让我们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动我省开发区人大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