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港街道:以高质量发展夯实民生之基
日前,大港街道出台2023年工作报告,新的一年,该街道将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为战略起点,落实“八个升级”工作要求,找准定位,科学谋划,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现代产业体系集聚区、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城乡生活高品质样板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引领区,创建“高质量发展的滨城副城”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加强协同联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大港街道依托新区优势资源,强化上下联动,深挖街道发展潜能,推进经济发展新突破。
大港街道推进重点领域协同联动发展。结合大港街区位优势和石化产业布局,围绕“链主”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链推动“链主+配套”协同发展。主动对接南港工业区、中石化公司大型央企等优势资源,选择性承接石化下游高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围绕新材料研发领域,加快补链延链,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港街道利用“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做好“专精特新”、绿色工厂、智能化改造等政策资金申报和生产要素服务保障工作,切实解决企业创新创业中的痛点、堵点。同时,利用预备库平台推送,积极采取限上单位有效扩充、准限额单位逐月跟进、限下单位定期维护的方式,三管齐下,点对点跟进,精准把握企业发展动能,确保企业及时入库,以专业数据拉动增速,切实提升统计服务职能。
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绿色石化产业新发展
大港街道坚持制造业立市战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优化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绿色石化产业体系,为大港街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高标准打造配套完善的绿色石化产业园区。以大港石化产业园区为载体,发挥产业集聚优势,聚焦绿色化工和清洁能源,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高端绿色石化产品,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完成智慧化信息平台更新升级。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打造支撑园区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着力建设标准化、专业化园区。
做强优势产业集群,突出大港石化产业特色,推动园区产业向新型化、复合化、高性能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嘉泰伟业、环渤新材料等龙头企业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产业关联度,提高园区自给率。回收园区闲置土地,盘活存量资产,实施“腾笼换鸟”方式提升工业用地利用率,打造高质量项目承载地。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把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提升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平台经济,建设“互联网+现代服务”的产业集群,为街道绿色石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深化产学研融合,发挥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驱动转化升级,为我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强化创新主体意识。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企业及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技术与传统工艺深度融合,以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服务引领街道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深化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按照“保存量、促增量、育幼苗、引优苗、建生态”思路,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推进雏鹰、瞪羚等相关科技企业认证工作。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引育机制,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联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以大港大学城为依托,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深化产教城融合,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拓展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场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实效。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探索环境治理新模式
大港街道加快传统石化产业绿色转型,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着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通过排放源头管控、分级处理、循环利用等方式,提升辖区工业和生活污水回用率;依托天津石化专业化环保体系和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的科研成果,对石化产业集群和涉水涉气企业精准治理,提升环保治理效率。采取“三断一联合”方式,强化联防联建联治,有效遏制“津南飞地”和八米河周边非法水产养殖和垃圾乱倒现象,改善入海河流水质。
推进绿色发展进程。推动传统石化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鼓励企业优化工艺流程、使用绿色低碳能源、强化废旧材料循环利用,重点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街道建设充电桩,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工作,为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添砖加瓦。
加强环境数字化监测。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成立园区应急响应中心,完善监督管控机制和应急预案,强化“一企一策”精细化管控;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安全生产全天候一体化全自主巡检模式,破解人防体制机制的弊端。
推进城市更新治理,展现城市发展新面貌
结合“双城”总体设计规划,大港街道将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以构建“产业导入+公共设施建设+高品质社区建设”的城市开发新模式,以“拆留改”并举方式,加快推进迎宾街以东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落地,打造滨海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街镇。稳步推进街道九个老旧社区改造,合理增设停车位、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小区居住环境。聚焦“美丽和谐家园,你我共同缔造”活动,大港街道探索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绿地认领、垃圾分类等专项工程,强化市容市貌常态化治理,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开展“百日无摊”专项行动,细化“三全四定五到位”机制,清除“游商散贩”,对违法违章建筑消存量、控增量。
健全民生保障体系,推进民生服务质量新跨越
大港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提升街道服务质量。
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增强医疗物资应急储备,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救治体系。实施全民参保和家庭医生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构建“十五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帮扶台账,强化政策宣传引导,优化人才关怀服务保障;年内将联合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关爱特殊群体”等特色专场招聘会和职业技术培训,多渠道、精准化帮扶失业群体、零就业家庭等实现再就业。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推进社区养老项目落地,优化社区普惠养老机制,搭建智慧养老平台,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动态信息清单,为特殊老年人提供低偿托养服务。落实托育服务供给,加强托幼点日常巡查管理。完善和优化社会救助流程,扩充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救助范围。
助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好“非遗+”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大港街金秋艺术节、社区书吧等文化品牌,丰富“公共文化+”业态,切实提升文化惠民服务水平。结合大港公园、世纪广场等文化活动场地,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2023年,大港街道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八个升级为目标,加快制定大港街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高水平谋划,高标准要求,设定目标时限,凝心聚力,为大港街打造高质量‘滨城’副城、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不懈奋斗,争做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的主力军。”大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津滨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