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工业绿色转型“风景比画还漂亮”
镇江自2017年被工信部列入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以来,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突破口,一手抓存量工业的绿色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的绿色发展。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既定的绿色发展各项指标,构建起富有镇江特色的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用镇江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卜晓放的话说,在基本完成试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镇江以试点城市建设为起点,不辱使命,工业绿色转型“风景比画还漂亮”。
如何实现工业绿色转型“风景比画还漂亮”?卜晓放说,主要从顶层设计、布局高地、腾笼换凤、以点带面、项目引领、创新举措等6个方面着手。
编制“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全市共划定299个环境管控单元,初步制定各管控单元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低碳城市建设为抓手,每年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以此为载体平台,传播低碳理念、展示低碳技术、促进低碳合作。
几年来,镇江先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并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
按照绿色智能高端高效的导向,打造镇江制造业的升级版,实施高端装备、新材料、传统产业升级三个行动计划,构建“3+2+X”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即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智能电气、船舶海工、航空航天3条重点产业链;新材料产业培育高性能合金、先进高分子材料2条重点产业链;其他领域培育X条产业链,重点培育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眼镜、香醋、木业等7条特色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培育为重要抓手,以项目为着力点,培育优势骨干企业,推动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019年1-9月,全市五大新兴产业累计增长3.7%,高于全市规上企业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其中两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增幅4.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幅3.5个百分点。
建立科学倒逼机制。出台《全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将工业企业分成A(优先发展类)、B(支持发展类)、C(提升发展类)、D(限制发展类)四类,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建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重点排污企业,侧重评价企业单位能耗、排污的产出效益。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差别化要素政策,通过市场手段倒逼企业转型、转移。
淘汰低端低效产能。2015-2019年,实施淘汰低端低效产能项144个,水泥、钢铁产能分别压减了380万吨、60万吨。
加大化工企业整治。累计关停减少化工生产企业478家,企业数减少到98家。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全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234项、水污染防治项目59项、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34项;全市钢铁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碳素、水泥等行业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电力行业完成脱白工程等,完成VOCs治理项目167项。
在国内率先启动“绿色工厂”培育工作。出台市级“绿色工厂”的评价体系,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机构合作,召开绿色工厂创建专场辅导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直通车”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深入企业现场诊断,推动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遴选出市级绿色工厂44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建设,镇江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环太集团、大全集团先后入选国家绿色改造、绿色供应链集成项目。
开展终端用能设备提升。自2015年起,每年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由政府出资,通过公开招标,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免费为企业开展电机、变压器、空压机等系统节能诊断,先后出台《镇江市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实施方案(2015-2017年)》《镇江市空气压缩机能效提升实施方案(2018-2020年)》,将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列入市级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并作为年度市级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推动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建设。每年完成节能降耗重点技改项目60个以上,累计形成年节能量77万吨标准煤。
实施“金屋顶”企业计划。累计新增屋顶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325兆瓦,年发电量达到2亿千瓦时。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2018年镇江市93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各类固体废弃物2519万吨,减免税收4.04亿元。目前我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5%。
加强国际机构合作。与世界自然基金(WWF)、国际铜业协会、瑞士TOP10节能中心等国际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国际机构的影响和渠道,把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输送到企业。
绿色资产交易创新。自2016年起,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中,对新增能源消耗的技改项目实行了用能权交易制度。截止到目前,累计交易21笔,交易量达11.8万吨标准煤,累计交易额777万元。
清洁能源政策创新。在全省率先对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地方补贴政策,累计新增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325兆瓦。实施港口岸电行动,累计建成港口岸电设施超100套。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建成“镇江电能管理服务平台”,上线余家,推动实施社会节电项目366个,节约电量2078.02万千瓦时。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