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镇江丨江苏镇江:向“新”而行聚链强链加速布局产业新赛道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镇江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速布局新领域新赛道,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的新答卷。
日前,镇江市出台了《镇江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从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发展空间、增长活力等五个方面发力,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新兴产业发展活力
镇江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深厚的工业根基和门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基础。然而,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镇江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快产业体系升级,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镇江立足制造业“四群八链”主导产业体系,加速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镇江共有85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尽管占比相对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镇江正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预计到2026年,镇江将力争形成3-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达43%。
在具体实践中,镇江聚焦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通过引进龙头项目、培育本地企业、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在航空航天领域,镇江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镇江瞄准长远,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和氢能等领域成为镇江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特别是在低空经济领域,镇江依托大路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发展低空旅游、低空物流、低空治理等新兴业态。
在注重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同时,镇江也注重存量产业的焕新升级。镇江工业根基深厚,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为了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通过技术改造、智能化升级、品牌打造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预计到“十四五”末,镇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16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00家。
推动绿色发展,打造低碳转型新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实施意见》就低碳转型提出了提升低碳转型发展质效、全方位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实施路径。镇江正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向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迈进。
当前,镇江正以数智赋能,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专项行动,覆盖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绿色出行、资源集约、装备升级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呼之欲出。
根据《镇江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25年,镇江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明确提出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专项行动,镇江将持续推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加快构建高效联运体系,促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提高铁路、水路在大宗货物运输和中长距离运输中的比重,同时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研究完善江河联运体系,提升内河集装箱运输能力。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镇江还注重提升低碳转型发展质效。根据《镇江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意见》,到2025年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并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镇江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锻造绿色发展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实施意见》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发展思路。镇江正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和空气。镇江深刻把握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持续优化政策、政务、市场、法治、人文等环境。今年一季度全市营商环境满意率达到99.4%,其中非常满意比例达到73.1%。镇江将继续聚焦企业需求和感受,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通过实施“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改革措施,帮助企业“快速办”“省心办”。同时,建立市、县、开发区三级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立体式服务。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镇江注重激发科技体制活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措施,镇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同时,镇江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镇江注重塑造双向开放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措施,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此外,镇江还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金山网、我苏网、江苏新闻、江苏省人民政府、镇江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