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雨天不再“看海”生活更“自然”镇江新区长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路牙侧篦、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溢流井日前,记者来到镇江新区港南路公租房小区(见图 龚江婷 摄),直观感受了近年来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成果。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大多都是地下的功夫,一般人不太看得出来。”项目甲方代表朱桓毅介绍,建设方在整个小区地势低洼处,也是绿化空间较为宽阔处,建设了包括下凹式绿地、升天植草沟、溢流井、蓄水池等在内的雨水花园系统。
朱恒毅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解说道,小区内路面全部铺装透水沥青,并取消了以往的雨水筛,用路牙孔洞代替。小雨时小区路面基本没有积水;雨水量较大时,路面雨水通过路牙侧篦收水进入下凹式绿地,再通过“海绵体”(即海绵介质土)进行吸收、过滤后通过透水管汇入小区雨水管网再进入雨水回用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绿化灌溉等,超出吸收限值的雨水,蕞终将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此举既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量,也有利于水资源回收再利用。
来到正在建设中的紫晶香郡小区,记者看到,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基本施工结束,几名工人正在清理绿化带基土,做着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准备工作。项目甲方总工薛行祥介绍,项目按照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雨水花园,打造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2015年,镇江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也是迄今为止省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海绵试点城市。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围绕国家、省、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城市建设中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实施了港南路公租房、盛岗路景观水系、平昌路等一批具有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工程项目。
新区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张笑告诉记者,“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区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目前海绵城市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力争实现雨水年径流量控制率80%以上的发展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没有时限,会一直持续。”张笑介绍,新区在确保新建项目开展海绵城市工程的同时,还在科学合理规划推进老旧小区按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实施改造,力争将新区建设成为可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水弹性城市”,为新区百姓生活工作带来更多便利。(龚江婷 顾宗侠 朱伦)
提醒!明天,四牌楼街道部分区域做核...
关于扬中市新增9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关于润州区新增7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镇江市丹徒区疫情防控2022年第36号通...
镇江组织收看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
轿车坠河,3位村民合力救出母子二人
关于镇江新区新增4名核酸检测阳性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