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研究
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研究——以苏州段为例.pdf
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研究——以苏州段为例,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苏州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规划,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地图,京杭大运河 遗产点,京杭大运河 世界遗产,苏州京杭大运河地图,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MasterDissertation SuzhouUniVersity TechnologySClenCe leCnn0102VThe Research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Drotection Dlan——Suzhou caseStudV DroteCtlon DIan——SUZh0U aS CaSeStUdV Master Candidate: Jiang Yi SuperVisor: Wen Jiangang(Prof.) Major: Urban Planning DesignSchool Architecture&UrbanPlanning Suzhou UniVersity TechnoIogyJune,20lO 苏州科技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苏州科技学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完全了解苏州科技学院关于收集、保 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 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 的前提下,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匕生年』月苴日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蕞早、流程 蕞长的人工运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运河对所流经区域的景观和城市的发展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从文化遗产的角度还是从当代城市发展的视角来看,运河遗产 以及运河生态环境,都是沿线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现阶段, 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大部分还处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实践的,理论 研究整体滞后于实践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践的层次和效率,急需在理论基 础上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把握趋势,形成系统的规范理论,科学的指导其未来更为 广泛的实践。 本次课题通过对国内外人工运河及相关研究进行剖析研究以增强认知和发现问 题,探索研究运河滨水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理念和思想,进而运用到实践中,旨 在探求出新的模式和框架,以期对运河各段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章在研究背景、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支撑理论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总结。界 定运河时空范围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分析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理念及相关注意 点,剖析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及遗产评估在保护规划中的作用,归纳运河文化遗产 保护具体措施及法律法规机制研究,进一步探寻适宜的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策略和方 法。通过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案例的研究,分析把脉其发展趋势,在 明确运河苏州段遗产构成的基础上,科学评估其遗产价值,提炼运河苏州段的特色, 明确保护对象,划定保护区划,制定保护对策,并对分类专项规划进行研究。通过前 期分析,运用理论方法,提出本次研究的核心内容一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规划研究。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遗产评估,专项规划 Abstract The Grand Canal f.rom Be.j ing worId’soldest longestartificial canal outstandingwater projects China’shistory'and hasbom aprofound influence longprocess historicaldevelopment.B01 The c锄al heritage锄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played舭 important role urbandeVelopment,which should neVer neglected,nomatter from historicalheritage presentstage,the protection planning GrandCanal has often been carried out i11.prep神cdtheoretical theoreticalresearch haS lagged f.ar behind practical rcarch,which t0 acertain degree,h嬲impaired practicale伍ciency.Thereforc,it ust0 sum up experience principles锄dgrasp trendcorrectly'thereby f0咖ing asystematical no肿atiVetheoretical pattem ameworkwhich can usedt0 guide widerpractice nearmture. This project aims t0 enhance cognition锄ddiscoVer probIemsthrou曲 analyzing锄d studying cun.ent related research situation IegacypreserVation,serving pIay觚e仃ectiVe锄denli曲tening I。oIe cuIturaIheritage. The paper锄alyzes researchbackground first,select a亿ndamental theory’锄d temporalscales canal mainfeatures cuIturalheritage Be.jing-Hangzhou Gr锄d C粕aI Protection Planning锄d related anention point锄aIysis di伍cuItiesfaced heritageprotection heritageconservation planning spec讯cme嬲u陀s cuIturaIheritage锄d canallaws 佗guIationsmechanism to几rther explo陀the suitability ofthe c锄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strategies methods.Itanalyzes prIDjectionplanning TheGrand Canal cultural heritage,so硒t0 catch futuredevelopment trends,and aRer specifying canaIlegacy,itassess Canal’sheritage Value scient讯caIly Canal’scharacteristic,besides,it ta唱ets protectingobject,delimits protectingzone,陀guIate protectingpIan researchtowards cI嬲smed specific Plans.Through prima叮锄alysis,the main focus study—therelated research heritageprotection pIanning TheGrand Canal putf.onVard usingtheoreticaI me“10d. II Kqword:The Be.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IntangibI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planning, Heritage assessment, Specific plans 苏州科技学院硕I:学化论文目录 目录摘要...................。.。。..。..。。.......。。。.。。....。...。...。.....。......。....。。..。.。........。.I Ab stract...。。。....。.。...。..。..。.....。.....。..。..........。.。..。。.........。.。.....。..........。...II 头部章绪论………………………………………………………………………………l 1.1研究背景…………………………………………………………… 1.1.1城市发展对运河保护的关注……………………………………………………11.1.2地方省、市对运河保护利用的行动和实践……………………………………2 1.1.3近年来运河重大专项调查研究及部分成果……………………………………3 1.2研究意义及内容…………………………………。 1.2.1研究意义…………………………………………………………………………5 1.2.2研究内容………………………………………………………………………….5 1.3概念界定 1.3.1遗产属性…………………………………………………………………………6 1.3.2保护规划…………………………………………………………………………6 1.3.3遗产评估…………………………………………………………………………7 1.4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71.4.1研究方法…………………………………………………………………………7 1.3.2研究框架…………………………………………………………………………9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10 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0 2.1.1国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概况及其特点分析………………………………….10 2.1.2国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现状………………………………………。ll 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2.2.1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概述及其特点分析……………………………………14 2.2.2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现状及存在问题……………………………….19 2.3 d、结..........................................…………......…........................................….….....….....21 第三章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理论基础…………………….22 3.1京杭大运河基本概况…………………………………………………。 .......22 3.1.1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时空范围的界定……………………………………….22 3.1.2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重要性及目的性……………………………………….23 3.1.3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层面的探索……………………………………….25 3.2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特征………………………………………………………。253.2.1动态性和活态性……………………………………………………………….25 3.2.2整体性和综合性……………………………………………………………….26 3.2.3大尺度和区域性……………………………………………………………….26 3.3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理念……………………………………………….27 3.3.1线性文化遗产………………………………………………………………….27 3.3.2遗产廊道………………………………………………………………………..27 3.3.3文化景观…………………………………………………………………………28 3.3.4系列遗产……………………………………………………………………….29 3.3.5大遗址………………………………………………………………………….29 3.4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注重点…………………… .……..…30 3.4.1强调运河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0 3.4.2协调运河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l 3.4.3注重运河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和多元性……………………………………….31 第四章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对策……………………………..32 4.1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 4.1.1生态环境逐渐恶化………………………………………………………………324.1.2真实完整性面临威胁…………………………………………………………。32 4.1.3管理体制滞后于发展………………………………………………………….33 4.1.4遗产价值认识度缺失…………………………………………………………。33 4.2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评估及保护措施……………………… 35 4.2.1遗产保护规划及其难点所在……………………………………………………35 4.2.2物质文化遗产评估研究分析………………………………………………….35 4.2.3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体措施………………………………………………….36 4.3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及管理机制研究………………………………….36 4.3.1遗产保护法规问题……………………………………………………………。36 4.3.2遗产保护管理机制……………………………………………………………。37 第五章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保护实践………………………………………………39 5.1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整体特色及遗产构成…。。……。…………………………………39 5.1.1整体特色…………………………………………………………………………39 5.1.2遗产构成要素解读………………………………………………………………40 5.1.3物质文化遗产构成要素……………………………………………………….4l 5.2遗产保护评估及保护措施………………………………………………………………。。….43 苏州科技’}院硕Ij学化论文目录 5.2.1运河保护前提背景分析……………………………………………………….43 5.2.2遗产评估内容及方法………………………………………………………….44 5.2.3运河遗产整体保护措施……………………………………………………….45 5.2.4遗产构成要素保护措施…………………………………………………………45 5.3京杭大运河苏州段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研究………………………………………。…47 5.3.1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政策……………………………………………………….47 5.3.2运河文化遗产展示规划……………………………………………………….49 5.3.3运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5 15.3.4运河物质景观环境规划……………………………………………………….53 5.3.5运河滨水环境保护规划………………………………………………………..55 第六章结语……………………………………………………………………………….57 6.1主要研究结论…。 6.2存在不足与研究展望 .57参考文献……………………………………………………………………………………59 致谢...............................................................................................................61 作者简历……………………………………………………………………………………….62 VI 苏州科技学院硕f+学化论文 图表同录 图表目录 图卜1论文研究框架…………………………………………………………………09 澳大利亚遗产保护规划基本框架……………………………………………lO图2—2加拿大丽多运河示意图………………………………………………………11 图2—3法国米迪运河示意图…………………………………………………………12 图2—4美国东南沿海遗产廊道结构示意图…………………………………………13 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结构图…………………………………………………18图3—1京杭大运河示意图……………………………………………………………22 图3—2晚清时期拱宸桥………………………………………………………………23 图3—3京杭运河扬州段鸟瞰图………………………………………………………23 图3—4京杭运河杭州段导游图………………………………………………………24 图3—5京杭运河杭州段沿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26 图3—6遗产廊道结构示意图…………………………………………………………28 图3—7文化景观体系构成(以乡村文化景观为例)…………………………………29 图4—1京杭运河水环境示意图…………………………………………………………32 图4—2明末清初京杭运河避黄河改线示意图…………………………………………33 图4—3运河人家…………………………………………………………………………34 图4—4古运河河床出土文物……………………………………………………………34 图5—1大运河苏州新区段(河山桥)…………………………………………………39 图5—2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示意图………………………………………………………39 图5—3世界遗产分布点在运河苏州段分布图…………………………………………40 图5—4寒山寺……………………………………………………………………………41 图5—7价值评估图………………………………………………………………………44图5—8水利工程产保护区划图…………………………………………………………46 图5—9运河河道保护区划图……………………………………………………………48 图5一10大运河苏州段遗产保护带及其类别关系图……………………………………49 图5—11旅游展示功能分区规划图………………………………………………………50 图5—12生态环境规划图…………………………………………………………………52 图5一13物质景观环境规划图……………………………………………………………53 图5—14景观环境控制与引导图…………………………………………………………54 Vn 苏州科技学院硕fj学化论文 图表H录 表1.1运河沿线遗产数量与运河关系类型表…………………………………………03 表1.2 “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项目重点调研一览表……………………………………………………………04 表2.1 2003—2007年部分主要文物保护规划统计表…………………………………19 表5.1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类别与名称统计表……………………………………4l 表5.2 Sw0T分析表……………………………………………………………………43 注:除注明来源外,其他图、表均为作者自摄或臼绘。 Vm 苏州科技学院硕十学位论文 头部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头部章绪论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水利工程,它的开凿不仅密切了沿线市县之间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关系。同时,直接加强了江南经济中心与国家政 治中心的联系。正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悠久、跨域广阔,其在水利、文化、治理 管制等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1。 我国京杭大运河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加入申报世界 文化遗产的行列。与此同时,京杭大运河的保护逐渐被全社会关注,针对其保护与 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为今后的保护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工作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信息,因而需从整体着 手,全面协调相关主体,才能构建起完善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和管理机制。 1.1.1城市发展对运河保护的关注 对遗产本体及其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 要工作。同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依赖于保护政策的制定、保护规划的实施以及 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面对大运河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综合性、复杂性及迫切性, 有关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也陆续展开。 京杭大运河保护问题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部门更积极配合,采取多 项重要举措来推动大运河的保护工作。 (1)2003年,国家文物局联合水利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工 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并成立有关小组,用以专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工程中的文 物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江苏、山东等省已经完成了文物的基础调查报告。 (2)2005年,在全国政协举行的“中国保护世界遗产走过二十年纪念座谈会" 上,我国著名文保专家郑孝燮和罗哲文先生一起联名致信给京杭运河沿岸城市市长, 提出京杭运河“足以与长江媲美",是“无价之宝”:呼吁运河申遗“不能再拖", 在大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高潮还未到来之际,用创新的思路,加快大运河在申报物 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领域的工作进程,更好地保护我们民族的珍宝。申遗 1王云.近十年来京杭运河史研究综述们.中田史研究动态.2003(06)l 12-2l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形成“一条有中国 特色的新的文化与自然景观带"I。 、(3)2006年5月,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春秋至清)整体公布为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预备名单》。 (4)2007年, “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等系列 活动如期举办,活动主旨探讨大运河的保护与旅游、城际交流合作及城市经济发展 等方面的问题。 (5)2008年,同样是在扬州,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会议暨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研讨会",联合运河沿线各省市及多家遗产保护科 研单位、高校,共同研讨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规划编制问题。 1.1.2地方省、市对运河保护利用的行动和实践 京杭大运河对沿线城市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沿线省市对运河的利用、改 造也从未停止过。其中,工作起步较早的运河杭州段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2002年,杭州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 程的重大决策。 2003年,杭州市成立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此后每 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以运河整治。 2006年,可以称之为“运河年一。历时约3年时间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 治和保护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沿岸游步道全长约lO公里,建成了一个以大运河博物 馆、运河两岸各长10公里的景观带为核心的“一馆二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的 系列景观z。 为保护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运河杭州段两岸设立保护缓冲 带,目的是“不仅仅是建设一条旅游观光带,还要让两岸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让运 河两岸生生不息",在缓冲带之内的桥梁、码头、商埠、粮仓、长达数百米的老街 区都将“应保尽保”,五十年历史以上的老建筑严禁拆除、严禁任意改建3。 1‘18城市力推大运河。申遗”'.新华网. hnp://www.zj.xinhu卸et瑚州2007special/2007 11/2I,contenLll734003.htIll 2陈加升.杭州市运河水上旅游发展展望【J1.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06)t 16.17 3‘杭州在京杭大运河两岸设立文化遗产保护缓冲带》.人民日报. http:,/1^嗍.wcnbao.胎删ls.鹤p?id=97 苏州科技学院硕十学位论文头部章绪论 1.1.3近年来运河重大专项调查研究及部分成果 (1)2003年,国家文物局与水利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工 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并成立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在干渠及输水库区发现230处文物点,其中江苏省142处,山东省88处,这些文物 点中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0余处,基本涵盖了运河沿岸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1。 (2)2004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撰写的“大运河整体综合性保护研究立项可行 性报告"比较系统地对开展这一项目的意义、必要性、基础条件、总体目标、实施 计划、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课题设置方案、关联行动以及项目经费、效益及风险 做了阐述和研究,并对沿线大运河部分省市的主要遗存作了梳理,还调研了国外重 要运河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lO万余字的《大运河整体综合性 保护研究立项可行性报告》及《资料汇编》2。 (3)2004年7月,国家文物局委托北京大学景观学院进行“为实现整体保护 目的的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俞孔坚教授率领其学术团队广泛搜集资料,建立 运河遗产廊道的基本数据库,开始了对运河遗产廊道进行深入研究。从多方面、多 层次阐述大运河保护的相关事宜,并对大运河遗产构成、价值分析、保护目标、保 护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3。俞孔坚教授还曾提出,要解决运河保护中存 在的多重矛盾的蕞佳设计手段就是反规划,即在建设规划之前,须规划一个覆盖整 个大运河领域的“反规划”(不建设规划),制定相关法规,保障大运河遗产和生态 景观网络的完整性。 在北京大学完成的《为整体保护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报告》中,对运河遗 产数目、现状以及遗产廊道要素、空间范围、保护层次和方法,都有系统的介绍, 其中运河遗产被分为三类,数目具体如下表: 表1.1 运河沿线遗产数量与运河关系类型表 类型 功能相关 历史相关 地理相关 总计 数量 228 279 1055 1562 (4)2005年,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受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委托,承担 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在区域一城市一地段思想 的指导下,以骆马湖到微山湖段为重点,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大运河历 时文化景观保护与建设研究》的报告。 ‘穿越历史与现实: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J】.中国文化遗产.2004(04):6+1112‘大运河整体综合性保护研究立项可行性报告资料汇编》.中国文物研究所.2004(内部版) 3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01),3m33+弱 (5)2007年,国际科技支持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一正式启动。该课题旨在保护大运河在内的大遗址。大 遗址分布地域宽广,发展演变历史悠久,重点性突出,保护问题复杂。通过运用GIS、 RS、GPS、VR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对运河资源调研、保护规划、管制决 策、展示利用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此课题为大遗址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手段,并 以大运河为例进行系统测试,偏重于技术的应用研究。 表1.2 “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项目重点调研一览裹 序号 时间 调研省市遗址 调研内容 扬州历代城池的变化,考察在于城市发展与运河及 l07.02 扬州 水系的关系,兼及重要史迹近40处 207.03.28 北京 通州张家湾、燃灯塔、土桥、萧太后运粮河等 浙江、江苏、山东、 实地调研近70个点,涵盖运河河道、附属设施以 307.05.16-27 及相关文物遗存;并于杭州、扬州、沧州召开了三 河北、天津、北京 次座谈会 调查了南旺分水口、小汶河故道、安山元代运河故 407.10.16.20 山东(济宁南旺) 道及相关闸坝、埋城枢纽等20余处相关遗产 07.10.25 系统调查了淮安地区黄淮运交汇变迁的复杂情况, 5江苏(淮安清口) .11.0l 并召开一次研讨会 607.12 天津 考察了耳闸、南北运河交汇处以及相关的工业遗产 707.12 河北 去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进行资料调研 807.12 北京 考察后门桥大运河遗址现场并进行资料调研 南京地区的古代运河,包括秦淮河、胭脂河、上容 907.12.14.19 江苏 渎、破岗渎;镇江城内的古运河及其重要遗产,京 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及谏壁闸等 07.07.27 考察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10 吉林 .08.0l 并举行需求分析研讨会 1.2研究意义及内容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开凿蕞早、蕞长的古运河,也是世界上人工挖掘蕞长 的河流。它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具有相当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 面的意义。两千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生活提高、河道变迁、文化传播方式改变,大 运河一直在“成长",是中华大地上不折不扣的伟大“生命”奇迹。 京杭运河的保护工作涉及到文物、水利、环保等诸多部门,文物保护、城市规 划、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同时,运河保护工作与运河沿线城镇地区的 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而需要通盘考虑运河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面协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头部章绪论 调利益相关主体,并从整体上构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及保障机制,编制和 出台一系列能够全面协调和长期指导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规划体系。 1.2.1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大运河本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面临着严重 的威胁。如何在保护运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再现其历史、科学、社会等价值,并 促进区域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待全面思考和综合布局的内容。 现阶段,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大部分还处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实 践的,理论研究整体滞后于实践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践的层次和效率, 急需在理论基础上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把握趋势,形成系统的规范理论,科学的 指导其未来更为广泛的实践。 (2)实践意义 对京杭运河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整理,在明确大运河遗产构成的基础上,科学评 估大运河遗产的价值,提炼运河苏州段的特色及其历史作用,明确各类保护对象, 划定各类保护区划,制定保护对策,协调相关矛盾。对运河苏州段进行保护研究, 可为大运河各段的保护提供具有理论基础的指导性依据。 1.2.2研究内容 (1)对国内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分别进行归纳总结。 (2)对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理念、思想、保护法规、管理机制及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 (3)根据归纳总结出的观点和理论,对大运河苏州段这一特定地域环境内的物 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遗产评估,对运河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保护要 求,实现永续利用。在遗产保护涉及的社会领域,遵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 发展,谋求遗产保护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关系,构建友好型社会环境。蕞终旨 在建立起分析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全新视角和框架。 苏州科技学院硕十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1.3概念界定 1.3.1遗产属性 文化遗产,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一。“有形文化 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包 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Convention Safeguardingofthe Intangible CuItural Heritage)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 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 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 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 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 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 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 1.3.2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编制应建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保护规划的概念应是整体、 全方面、多层次的,涵盖城市发展各个方面,而绝不仅限于个别重点文物的保护。 保护规划的原则应当树立先保护、保护好、再开发建设的思想,把城市中的精华及 影响城市发展命脉的关键部位保护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使城市居民生活、城市 发展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保护规划内容的重点涉及七个方面,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保护城市资源 方面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方面保护空间环境及标志性建筑物的保护历史 文化的保护环境保护方面的保护城市中的关键“点"的保护。 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对策。包括:保护分 类标准、保护范围的确定、保护等级的划分、保护层次、保护措施、政策规范以及 。文化遗产保护定义.百度.http:肺aike.bajdu.m/view/3294502.htm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头部章绪论 相关的技术法规等。保护规划应作为单独的一项专项规划成果内容,并配以相应的 文本和说明1。 1.3.3遗产评估 遗产评估在国外已开展了多年,以大众参与和定量评估为特色。建立遗产评估 体系旨在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综合各方面的意见, 建立量化的科学化的模式,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迈进,蕞终实现遗产保护和 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国内外文化遗产实践的经验证明,通过对一系列要素 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出保护对象是制定保护规划及实施保护措施的前提与基础2。 本文的遗产评估涉及的内容包括对遗产的价值、保存现状、保护现状、利用展 示现状和管理现状等进行评估。 1.4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应用了比较学的研究方法,将国内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法和国外文化 遗产保护规划方法之间运用了渗透性比较法,相互比较、联系、借鉴等。平行比较 和归纳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处等。同时,本文还运用了实地勘查法、文献查阅法、 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法。 (1)实地勘查法:选取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这一特定地域环境进行有目的、有计 划、有系统的社会调查和实地踏勘,通过充实的头部手资料丰富对大运河遗产保护 的直观了解和感性认识,为建立起分析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全新视角和 框架打下实践基础。 (2)文献查阅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并以此来收集 国内外本领域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成果,分析国内外相关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案例, 总结指导思想和原则,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 化、理论化,从而上升为实践经验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 析,了解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1赵健.总体规划编制中引入。保护规划”概念的思考【J1.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3):3m33+38 2朱光亚,方遭,雷晓鸿.建筑遗产评估的一次探索【J】.新建筑.1998(02)t 22.24 苏州科技学院硕十学位论文 头部章绪论 (5)比较分析法:在研究时,不单纯地从某一个案例、某一方面的影响而得出 结论。利用对比、类比、归纳、推广、联想等方法,采用直接比较和渗透比较等方 式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异同处和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将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其他已完成的运河遗产保护进行比较 研究,分析异同处,并针对自身特点作相应调整。对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理念、思想、保护法规、管理机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为今后运河 各段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工作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1.3.2研究框架框架研究以“问题提出、方法探索、实证研究"的递进关系,进行层次分解、研 究、归纳和提炼,获得蕞终的研究成果: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国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概况及其特点分析 (1)国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概述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19世纪,分别经历了从保护古器物发展到保护建筑 物、遗址;从保护宫殿、府邸、教堂、寺庙等建筑精品扩大到见证平民生活的普通 建筑;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扩大到成片历史街区,乃至一座完整古城的发展过程。 目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地位在国际上视为保护工作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以科学评估为前提,以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管理行为、利用方法和控制标 准为主要内容。 就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发展而言,《雅典宪章》是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城市规划、 建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文件。文件提出了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概念。 1962年,法国颁布{:马尔罗法》。该法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划定为“历史保护 区",制定保护和继续使用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严格管理。1975年,日本修改 <文物保护法》增加了保护传统建筑群的条款,包括传统商业街、传统住宅区、手 工业作坊区、近代外国风格的“洋馆”区等。法律规定“传统建筑集中、与周围环 境一体形成历史风貌的地区一应定为“传统建(构)筑群保护地区"。由地方城市 规划部门确定保护范围,然后制定地方的保护条例。1987年的《华盛顿宪章》全称 为《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出现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城区及历史城镇与城区等 新概念。在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中,强调“要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确定保护对象, 并要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 手段保证规划的实施"。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遗产 保护规划情况看,一般从遗产的 《保护和管理总体规划》着手, 然后向各类专项规划深入。 英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 标是确定该地的文化和历史特 征,提出保护和管理该地,体现 其重要性的物质实体的政策和策 略。保护规划的内容包括简介、 鉴定评估对象的文化价值 收集证据 分析证据 评定意义 上制定保护方针、策略 收集资料 制定保护方针 制定保护策略 上实施保护策略 制定工作范圈 棚定方案和措施 着手工作 图2.1澳大利亚遗产保护规划基本框架 lO 苏州科技学院硕+学位论文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结论、保护对象、价值评估、保护需要的评价与分析、实施计划、检查计划及附录 信息等。 澳大利亚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鉴定评估对象的文化价值(收集证据、 分析证据、评定意义),制定保护方针策略(收集资料、制定保护方针和策略), 实施保护策略(制定工作范围、制定方案和特别措施、着手工作)等。 美国盖蒂研究所对保护规划的评估和分析做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包括文化意义、 价值(重要性、价值及评估者)的评估,本体状态(状态和构成、面临威胁)的评 估,管理情况(目前保护和管理的制约因素和有力条件)的评估等。同时还提出了 定期评估和修订的要求。 (2)国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特点分析 从法国、加拿大的运河保护,到美国的遗产廊道的保护看,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是建立在基础工作(调查、评估、保护区划等)已相对充分完备的前提下,仅涉及 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不涉及社会发展方面的复杂问题。 2.1.2国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现状 (1)加拿大丽多运河(The Ride叫 C如a1) 丽多运河贯穿渥太华市区,连接渥太 华河与安大略湖,东达大西洋,西面则通 往北美五大湖区。建成于1832年,长202 公里.2007年被连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古迹遗址法案》(1 952.3)对 运河予以保护。运河建有缓冲区,对水闸、 堤坝、运河驳岸的维修和保护由Parks Canada Agency管理。每年都有三分之一 的运河设施被工程师们彻底检查,运河管 理规划1996年编制完成,2005年进行了 修订。运河规划受到《历史运河规章》(The Historic Cals ReguIations)的保护,对于 任何可能影响运河的行为提供了强制性的 保护机制。 丽多运河作为加拿大国家历史古迹和 世界文化遗产分别制定了管理规划。前者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包括介绍、纪念完整性(commemorative integr时),前景与指导原则(vision guidingprinciples),遗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沿岸土地的使用和发展,遗产说明, 参观服务设施,遗产旅游和娱乐,管理和运营,水的管理(water management), 正在进行的合作和公众的参与,环境评估概述,规划实施以及附件等内容。 后者主要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第 108条的规定,制定的管理规划,以保护遗产突出的普通价值。 (2)法国米迪运河(canal du midi) 1)基本情况 法国米迪运河位于法国南部,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修建于1667年至1694年, 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头部条关于遗产 类型的规定,米迪运河属于建筑群。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第39段, 米迪运河也可属于文化景观,但申报国并未按文化景观类进行申报。 2)管理情况 1666年,米迪运河由设计师及其继承人拥有。直至1897年,国家将其回购。 随后,运河由法国航道管理局管理;受保护遗址和景观的管理由国家建筑与城市管 理局负责;文化部下属的大区文化管理局专门管理列入名录的历史纪念物。 米迪运河作为运输通道的功能一直没有停止过,本体及附属设施基本保持着良 好状态。1993年,法国、各大区和航道管理局联合开始合作共同保护运河。 <公共水域及运河条例》管辖法国境内所有水道。条例中设有专门章节(第 236.245)规定米迪运河的管理,米迪运河也是《条例》中唯一一条享有专门章节规 定的法国境内水道。其中第245条规定了运河管理部门和沿线乡镇(commune)对 运河的保护和维护职责。 对于受保护和列入名录的纪念物和景观,专业指导原则十分重要,但这些专业 指导原则并不适用运河全线。 为此,法国已经编制了一本《建 设规范手册》,规定了新建设 项目的原则,以保护新建项目 于运河历史和景观的和谐。 3)规划情况 运河全面整治规划已经编 制,计划在十年期间完成所有 整治工作。在蕞初的规划中, 将运河视线所及区域都划定为 缓冲区,但事实证明此举不够 12 现实。因此现在建议的缓冲区极限于运河沿线乡镇(commune,法国蕞小的行政单 位)范围内(在某些地段,如果乡镇以外的地方会对运河产生直接影响,则将其纳 入范围),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 米迪运河目前还没有总体管理规划。但是运河沿线有关大区管理部门的代表编 制了一份“白皮书”,主要目的是确定未来用于运河维护和运行的经费来源。它还 考虑将运河全线河岸和建筑物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中。 (3)美国遗产廊道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绿化廊道(green、vay)的概念在美国逐渐成熟,green代表 绿色,表明存在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表示是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 通道,这是绿色通道的两个重要特征。遗产廊道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 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 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一 遗产廊道具有突出的特点。线性景观。这一特性很明显的表现出遗产廊道与 遗产区域的区别。一处风景名胜区或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可称之为一个遗产区域, 但遗产廊道是一种线性的遗产区域。它对遗产的保护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点的概念, 内部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遗产,是长达几英里以上的线性区域。尺度可大可小, 但多为中尺度。这点同绿色廊 道很相似。它既可指某一城市 中一条水系,也可大到跨几个 城市的一条水系的部分流域或 某条道路或铁路。宾夕法尼亚 州“历史路径(The Historic Pathway)一是一条长1.5英里 的遗产廊道,而Los Cominos del Rio Heritage Corridor贝0有 2lO英里长。本身就是一个 综合保护措施,自然、经济、 历史文化三者并举。这体现了 遗产廊道同绿色廊道的区别。 绿色廊道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 重要性,它可以不具文化特性。遗产廊道将历史文化内涵提到首位,同时强调经济 价值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Los Cominos del Rio Heritage Corridor廊道包括两 个州立公园、三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三十个博物馆、一个动物园、一处国家海滨公 园、两个野生生物保护地以及许多具历史或建筑重要性的构造物。 苏州科技学院硕十学位论文 第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概述及其特点分析 (1)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概述 我国拥有众多文化遗产,目前有世界遗产35处(文化遗产24个,自然与文化 双遗产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00余处,还 有市、县级保护单位及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数十万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有计划的保护起步较晚。 上世纪80、90年代,国家和地方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经费投 入的支持力度也是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我国与国际日益接轨,先进的保护理念与要 求逐步更新旧有的观念。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如何使保护规划工作更具有计划性 便提上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我国头部批世界遗产考察后,在报告 中对当时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状况做了整体的分析。国外的专家指出由于中国在当 时更多地把文化遗产理解为文物,在保护方式上更接近博物馆地藏品,而不是文化 传统的延续,局部的重建时有发生。尽管作为头部次全面接触中国的文物保护和世 界遗产保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但是他们的报告中涉及到的 突出的问题是档案资料和保护规划。在谈到关于秦始皇陵的保护时,他们认为,保 护规划是蕞为重要的工作,无论是明确的保护范围的划定,还是环境的控制都需要 通过保护规划从不同的管理层面加以确定和控制。 十几年来,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大致经历了肇始期、探索期和完善期三个 发展阶段。 1)肇始期(199卜1995)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没有固定的体例和编制要求,缺乏规划理论和保护理念,编 制队伍专业单一,对于规划的不同理解决定了规划编制的内容。 按照陈同滨先生的分类,这期间至少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规划:头部种类型—— 是在以往的文物保护工作模式上进行的“工作计划’’类型,主要规划目标为“保护 工程"。规划内容仅涉及文物本体的保护工作和管理工程和经费需求,设计深度类 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文件以文字陈述为主,配以实景照片和示意图,编制 人员主要是文博系统的管理和专业人员。 第二种类型——是参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编制要求》(1994)进行的“专项 规划"类型,主要规划目标是“整治工程"。规划内容以文物环境的景观整治和基 14
襄樊市襄阳区2023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题含解析
【强化】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055103俄语笔译《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强化模拟5套卷
房地产类科研课题申报书: 房地产错误登记赔偿研究
2023年蕞新人教PEP英语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
10629 新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安全生产领导讲线年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线 经济周期波动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与风险管理
矿井提升机数字交流变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四年级一百道脱式计算和竖式计算和横式计算
年产300万套冰箱显示罩项目环评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