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镇江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

admin8个月前 (09-24)镇江产业信息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依据《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详细规划”)工作通知如下。

  一、积极发挥详细规划法定作用。详细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以及实施城乡开发建设、整治更新、保护修复活动的法定依据,是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完善功能配置、激发发展活力的实施性政策工具。详细规划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及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等类型。各地在“三区三线”划定后,应全面开展详细规划的编制(新编或修编,下同),并结合实际依法在既有规划类型未覆盖地区探索其他类型详细规划。

  二、分区分类推进详细规划编制。要按照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理念,结合行政事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功能需求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将上位总体规划战略目标、底线管控、功能布局、空间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分解落实到各规划单元,加强单元之间的系统协同,作为深化实施层面详细规划的基础。各地可根据新城建设、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需求和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绿色发展等要求,因地制宜划分不同单元类型,探索不同单元类型、不同层级深度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控方法。

  三、提高详细规划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要以国土调查、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等法定数据为基础,加强人口、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生态、景观资源等方面调查,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深化规划单元及社区层面的体检评估,通过综合分析资源资产条件和经济社会关系,准确把握地区优势特点,找准空间治理问题短板,明确功能完善和空间优化的方向,切实提高详细规划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四、城镇开发边界内存量空间要推动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围绕建设“人民城市”要求,按照《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以常住人口为基础,针对后疫情时代实际服务人口的全面发展需求,因地制宜优化功能布局,逐步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的均衡性、可达性和便利性。要补齐就近就业和教育、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完善慢行系统和社区公共休闲空间布局,提升生态、安全和数字化等新型基础设施配置水平。要融合低效用地盘活等土地政策,统筹地上地下,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土地混合开发和空间复合利用,有序引导单一功能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转变,提升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整体价值。要强化对历史文化资源、地域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在详细规划中合理确定各规划单元范围内存量空间保留、改造、拆除范围,防止“大拆大建”。

  五、城镇开发边界内增量空间要强化单元统筹,防止粗放扩张。要根据人口和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规划单元统筹增量空间功能布局、整体优化空间结构,促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和区域一体协调发展,避免增量空间无序、低效。要严格控制增量空间的开发,确需占用耕地的,应按照“以补定占”原则同步编制补充耕地规划方案,明确补充耕地位置和规模。总体规划确定的战略留白用地,一般不编制详细规划,但要加强开发保护的管控。

  六、强化详细规划编制管理的技术支撑。重点地区编制详细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应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要求开展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方案经比选后,按法定程序将有关建议统筹纳入详细规划管控引导要求。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生活方式的需要,鼓励地方按照“多规合一”、节约集约和安全韧性的原则,结合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或修订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日照、间距等地方性规划标准,体现地域文化、地方特点和优势,防止“千城一面”。要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按照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有序实施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程在线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

  七、加强详细规划组织实施。市县自然资源部门是详细规划的主管部门,省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指导。应当委托具有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详细规划,并探索建立详细规划成果由注册城乡规划师签字的执业规范。要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在详细规划编制中做好公示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要在2023年底前,完成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定工作,并结合“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治理的需要,及时启动实施层面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矛盾、提出深化改革意见和建议,重要事项及时报告我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获镇江好评

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获镇江好评

  原标题: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获镇江好评   近日,2018年镇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考核评价结果公布,句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分别荣获头部、二名。句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天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综合考评结果“优秀”,天王苗木产业园区、郭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后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华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边城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园5个...

丹徒高新园:向着地标型产业集群阔步前行

丹徒高新园:向着地标型产业集群阔步前行

  中国江苏网12月9日镇江讯 落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7个,“材智汇”“楼友会”获评省级众创空间,“十三五”期间,镇江市丹徒高新技术产业园坚持把产业强区头部战略作为跑起来的蕞强动能,扛起全区经济主战场的使命担当,取得了一连串亮眼的成绩。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丹徒高新园作为丹徒区主力板块、产业明星,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布局,深入对接G312创新...

丹阳临港产业园

丹阳临港产业园

  投资沃土、创业福地。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园区的总规划占地448亩,总建面积约60万方,计划分三期开发,一期203亩,二期75亩,三期170亩。 项目总体规划三个出入口,具体位置您看这边、这边,以及我们三期地块的这儿,都是位于通港路,进出十分方便。中间的生活区出入口两侧,配备了员工宿舍及沿街商铺,方便了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 园...

京口区与江苏大学共建镇江智能柔性机械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

京口区与江苏大学共建镇江智能柔性机械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

  10月13日下午,京口区政府与江苏大学共建镇江智能柔性机械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副校长丁建宁,京口区区长贾敬远等领导出席活动。副区长闵佳致欢迎辞,副区长陈苏婷主持签约活动。   市委市政府对京口区提出“在用好‘首创度’、争当‘首善区’、支撑‘首位度’上持续实现新突破,把‘城市客厅’”招牌擦得更亮”的要求。在全市上下...

京口区召开产业项目提速增效年动员大会:以产业项目的实干实绩谱写京口现代化建设新答卷

京口区召开产业项目提速增效年动员大会:以产业项目的实干实绩谱写京口现代化建设新答卷

  原标题:京口区召开产业项目提速增效年动员大会:以产业项目的实干实绩谱写京口现代化建设新答卷   人勤春来早,奔跑正当时。2月9日上午,京口区召开产业项目提速增效年动员大会,进一步表明区委区政府推进产业强区战略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凸显产业项目在全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浓厚“加速奔跑、干出实绩”的干事氛围。区委书记徐申锋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全区上下...

你知道“绿岛”项目吗?镇江丹阳“合金表面处理”绿岛让“酸洗中小企业”再现活力

你知道“绿岛”项目吗?镇江丹阳“合金表面处理”绿岛让“酸洗中小企业”再现活力

  扬子晚报网8月12日讯(通讯员 李媛 记者 万凌云) 你知道“绿岛”项目吗?8月14日,记者从镇江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江苏拥有超300万个中小企业,是江苏市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产业体系的组成要件,在促进江苏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以及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与环境需求,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环保挑战日益严峻。“绿岛”项目建设思...

借鉴保险+期货模式助力工业品中小微企业发展

借鉴保险+期货模式助力工业品中小微企业发展

  在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全球风险资产收益率暴跌,市场对经济前景担忧的情况之下,有色金属亦难独善其身。就铝品种来说,国内市场自2022年春节后开启“熊途”,二季度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下游消费复苏预期渐起,然而海外疫情开始扩散并愈演愈烈,海外铝主要消费领域——汽车行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铝价一度跌破11500元,全球铝供需格局也因疫情的全球扩散而发生改变,供应过剩压力陡增。铝加工企业...

做好园区整合“加减法” 镇江市明确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路线图

做好园区整合“加减法” 镇江市明确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路线图

  市发改委副主任史健洁介绍,依托国家级、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按照牌子就高、政策叠加、范围适当的原则,整合相邻的工业园区或以“一区多园”模式托管工业园区,推进区域范围内工业园区实质性整合。对未能纳入整合优化、转型提升的工业园区予以淘汰撤销,管理机构和牌子不再保留,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利用腾退土地,不布局新增企业,不再安排新增工业用地指标。   开发园区整合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