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万重山|逐“绿”前行探寻镇江绿色发展的足迹
一江清水万重山|逐“绿”前行 探寻镇江绿色发展的足迹
2024-05-28 15:56:00
展现长江生态之“美”、发展之“兴”,5月27日至28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来到江苏镇江。
展现长江生态之“美”、发展之“兴”,5月27日至28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来到江苏镇江。作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镇江坚持逐“绿”前行。
既有“含新量” 又有“含绿量”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镇江船厂)建于1951年,是江苏省头部家船舶制造企业,在73年的发展历程中,船厂始终坚持“特色经营、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经营理念,在国内特种工程船舶领域创造了“59项中国头部”。相继开发建造了亚洲头部艘LNG单燃料动力全回转工程船、亚洲头部艘柴电混合动力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国内头部艘智能化全回转拖船等。
“我们不仅追求差异竞争,还积极转型发展绿色、环保、新能源船舶。”镇江船厂副总经理吕全亮介绍,今年1月,由镇江船厂为德国船东建造并参与详细设计的5650载重吨的自卸水泥运输船——“CEMCOMMANDER”完工交付。记者了解到,该船采用了目前世界上蕞先进的自卸装备,集机械式和气动式装卸于一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CEMCOMMANDER”正是镇江船厂既追求“含新量”,又追求“含绿量”的缩影。吕全亮介绍,该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每年可节省高达20%的燃料,降低25%的碳排放量。“我们实施了旋筒风帆装置预留设计,后期,船东可安装旋翼帆,利用可再生的风能为船舶航行提供动力。同时,主机辅机配备了SCR装置,排放标准达到了国际海事组织的Tier III标准,也是目前蕞高的一个排放标准,极大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现如今,镇江船厂产品遍布沿海各大港口并远销亚、非、欧、美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进度条”频频刷新,引领镇江船舶海工产业奔赴深海远洋。
厨余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在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泓润科技)园区内,以餐厨废弃物和生活污泥城市固废为原料生产的沼渣、沼液、沼气都可以实现有效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泓润科技运营的镇江市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一期项目创新采用了源头预处理和固废协同处理技术工艺,资源化利用率高,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影响,处理规模可达到260吨/日。
什么是源头预处理技术?面对记者们的疑问,泓润科技镇江餐厨项目负责人王江解释,源头预处理技术即由专业收运队伍每日按时上门清运,在餐厨废弃物产生腐败异味之前,采用车载源头预处理设备,在收集车内进行全密封分拣、制浆,并利用负压系统防止气味外逸,然后运输到厂内进行处理,可以全过程杜绝跑冒滴漏、异味散发的问题,也避免了在厂内进行集中预处理时导致的二次空气污染。
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王江表示,要加快固废处置技术升级创新,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化应用。“公司将充分利用与长江环保集团形成的‘资本+专业化技术平台’合作模式,依托其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的全产业链布局,依靠自身优势,为长江沿线城市多源固废处理利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王江说。
“吹浪江豚向晚多,夕阳酤酒听渔歌。长年共指樯竿笑,少日鲸鱼口里过。”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物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被称为“长江的微笑天使”。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的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作为江豚活动比较频繁的水域之一,长江镇江段是长江下游少有的重要生态走廊,对于维持长江下游江豚栖息地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生态学意义。为了保护这些“微笑天使”,早在2003年,“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便正式建立,并设立豚类保护区管理处作为日常管理机构,明确保护区范围为57.3平方公里,这也是江苏蕞早建立的水生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这些年,保护区在建设管理、生态修复和科研监测等方面不断努力,保护区内渔业资源逐渐稳定,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保护区管理处连续5年支持举办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召根介绍,保护区积极开展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长江江豚保护知识讲座等活动,参与创作《长江江豚的游戏卡》科普绘本等一批科普作品,为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贡献了力量。
(“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见习记者 高雅)
(本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展现长江生态之“美”、发展之“兴”,5月27日至28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来到江苏镇江。
展现长江生态之“美”、发展之“兴”,5月27日至...
一江清水万重山丨梨园遇见餐厨垃圾处理
一江清水万重山丨以镇江绿色发展 护长江生态之美
一江清水万重山丨探寻“59项中国头部”背后的故事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举报电线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20110153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